0351-5665568

会员投稿 登录 注册 退出

王维峰:探寻榜样初心 汲取榜样力量

作者:周静  关注:

多年的积累使科室成员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打造了一支活业务精良、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青年医护队伍。脑病一科在他的带领下,创新工作方法,拓宽服务范围,凝心聚力,内外兼修,时刻践行“医患一家亲”的服务理念,多次获得全省“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荣誉称号。

王维峰男,1966年7月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山西省名中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山西省针灸医院脑病一科主任。王维峰主任家中排行老七,虽然孩子多、经济压力大,但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更是因为父亲一个朴素的心愿,他踏上了“学医之路”,成为一方名医。1985年他报考了山西医学院中医本科班,毕业后先被分配回老家参加工作。在1998年,他被借调到了山西中医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当了老师,负责针灸学、针灸医籍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就在2003年偶然的一次机会初探针灸临床的神奇功效,效果奇佳,此时的他便对针灸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他去北京参加一个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进展学习班,没课的时候就跑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蹭课去听几位中医药大家的课。在培训班临结束后他又跑去北京西苑医院,找那里的一位山西籍的老中医请教、学习、交流。他还专程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找刘长林研究员畅谈一些哲学问题及中西医结合的问题。让他对中医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更加坚定了学中医、走中医之道的信心。

王维峰4.jpg

风雨无阻 全心全意

2007年,在香港“专才计划”全国招聘中,他凭借自己的实力脱颖而出,受聘于香港大学,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与临床工作。3年之后尽管对方给出更优厚的条件,他还是毅然决定回到这片自己深爱的故土,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根”在山西。2012年,他担任了山西省针灸医院脑病一科的主任,作为科室主任,他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时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待工作,自觉做到无事不用心、无事不精心。每天7点就已经开始为病人针灸,经常忙到中午一两点都顾不上吃饭,病人的问题不处理完就不下班;即使半夜病人有突发情况,一个电话,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北风凛冽,他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主持救治工作。他常说:“作为医生,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要加班,就不可能按时回家。有些时候病人或家属期待我治疗的眼神,让我不能放下他们。”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积极努力下,他所带领的脑病科在2013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并于2015年3月被评为山西省“青年文明号示范岗”。201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文明号”。

王维峰5.jpg

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针灸是他的从业之技,医德却是他的立世之本。他经常教导大家“将心比心地看待每一位患者的困境,治病救人是固然,但是行医者的态度更重要。”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他始终秉承着“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的理念,经常教导学生“不管妍媸美丑、地位高低,所有的病人,我们都要像亲人一样对待”。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奋斗在临床一线,用小小的银针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当一个个病人从躺着到会站了、能走了,从失语到会发音、能说话,当昏迷许久病人苏醒的那一刻,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感动...

忘我工作 大爱无疆

周一到周六,当城市还没开始一天的喧嚣,王维峰早已穿戴整齐、精神饱满的出现在山西省针灸医院脑病一科诊室,而患者也早已三五成群、翘首企盼,等待那个能为他们“治病疗疴”的王主任。察色按脉、详问病史、阅片查体、处方开药、针灸埋线、传道示教,一气呵成,紧张而有序。有时上午患者太多,他会贴心地让患者先去吃午饭,然后再来诊治,而他自己却总是饿着肚子。时间长了,一些患者朋友是既欣喜又不舍,欣喜的是遇上这么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大夫,不舍的是“这累坏了身体可怎么办”...

针药并举 疗疾除疴

门诊患者最多的还是脑病患者,脑卒中、脑挫伤、脑炎、神经变性病、痴呆病等等,患者大多合并严重的肢体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吞咽障碍等。王维峰主任先后师从于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国医大师吕景山先生、冀来喜教授、赵吉平教授、邹忆怀教授等国内针灸、脑病专家,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独创了“醒脑通督针法”、“通督安神针法”、“益智开窍针法”,创立了“中风”、“醒脑通腑”、“健脑益智”系列方等。对于上述脑病(尤其是脑血管病)过程中出现的昏迷、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二便失禁、半身不遂等症有着不错的疗效。在诊室听到最多的反馈无外乎“遇到您真是太幸运了”、“您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呀”...面对这些赞誉,他总是微微一笑,对随诊的学生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患者的疗效与肯定就是最好的奖励,‘它’能融化疲惫、温暖内心,更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精深医术的动力。”

王维峰6.jpg

守正创新 言传身教

2016年“醒脑通督针法”获得山西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奖。他在工作之余,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专业著作十余部,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课题,自拟“复胃汤”、“养神安眠汤”、“益智汤”等中药经验方;首创 “通督安神针法”、“益智开窍针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评价。在临床工作的同时,他还继续承担着大学的教学任务,教授《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中医营养学》、《康复治疗学》等科目,每年承担教学约一百三十多个学时,经常备课到深夜,早上提前1小时上班在门诊为一部分病人针灸后,再带领科里的大夫进行大查房,安排好住院病人一天的治疗方案后又匆匆赶到学校上课,下课后连午饭都来不及吃就赶回门诊继续为病人进行治疗。

在教学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中医学思维,每周利用学生自习时间组织专题辅导,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同时还和学生建立了微信联系,随时解疑答惑,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一批临床能力强、中医思维完善、科研能力过硬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活跃在各大中医院发光发热。

王维峰2.jpg

知人善用 共谋发展

对于科室成员,他知人善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带领大家夯实基础、加强业务学习,聘请省内多位学术专家进行业务讲座、培训学习;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及科室团队活动,以增强科室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多年的积累使科室成员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打造了一支活业务精良、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青年医护队伍。脑病一科在他的带领下,创新工作方法,拓宽服务范围,凝心聚力,内外兼修,时刻践行“医患一家亲”的服务理念,多次获得全省“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荣誉称号。为医院树立标杆,成为优质服务的典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中医这条路上他将会带着坚定的“信念”走下去……